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6月12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千百年诗情传承 四十载奋进新篇

    黄鹤楼公园。

    央视春晚同款凤凰舞《凤舞九天》。

    《梦回太白》对诗节目反响热烈。

    紫薇是黄鹤楼公园的“园花”,园内350多岁的紫薇古树繁花依旧。

    当今黄鹤楼,坐落于距离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万里长江奔流在前,千年武昌复兴在后,长江大桥雄卧其左,京广铁路呼啸其右——这一构图,在黄鹤楼重建以来的40年里,成为武汉的标准定妆照,山水壮丽、古今交融、发展蓬勃。

    ■ 她是传奇再现

    江山入画的黄鹤楼 归来形态是公园

    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的三国时期,原是一座军事楼,1800余年间,黄鹤楼屡毁屡建,后演变为宴饮楼、送别楼、观景楼。无数名人墨客登上不同时代的黄鹤楼望远,指点江山。历经多次损毁,黄鹤楼终是屹立在长江之滨。

    这座楼,是传奇。

    新中国成立后,黄鹤楼原址成为武汉长江大桥的一部分。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前夕,毛泽东视察大桥时提起黄鹤楼,说:“应当修,这是历史古物。”

    其后,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多次筹备重建,几经波折,直到1981年正式启动。

    黄鹤楼1800余年历史里,已经重建了二十余次。新中国的专家们对于黄鹤楼重建成什么样,展开过一次大讨论,有人说建成酒楼,有人说建成宗庙,还有人说建成博物馆……最终的方案是公园,且有一致意见:重建黄鹤楼不是做“假古董”,而是让流逝的历史和传承的文化,再次变得可以触摸和亲近。

    《黄鹤楼志》(2019年版)副主编、武汉大学教授钟年说,于中国人而言,始终存在着两座黄鹤楼:一座是“视觉黄鹤楼”,一座是“心理黄鹤楼”。

    历时四年建设,新中国的黄鹤楼于1985年竣工。它以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楼高5层,总高51.4米,既有古楼遗风,又有时代新意,飞檐翘角如仙鹤展翅,明黄琉璃似太阳夺目。

    楼前,“江山入画”的牌匾,显示其山水形胜的磅礴气势。楼中,这样一副楹联又道出其前世今生的传奇底蕴:

    万古河山,胜迹常留,叹百年时运维艰,三楚名楼曾付火;

    千秋邦国,韶华永驻,看一代英雄谋略,九霄仙鹤又乘风。

    一楼重建不是终点。40年来,在武汉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主管下,黄鹤楼不断构建着“楼—阁—园—山”体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结合名人典故、风土传说,一系列亭台楼阁等不同样式的园林胜景先后落成。1997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决定: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把武汉市建成“山水园林城市”。其中,南北向的长江汉水水系与东西向的山系,天然形成了“山水十字轴”,轴心正是黄鹤楼所在的“龟蛇锁大江”胜景。

    进入21世纪,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态交融并序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蛇山东区的首义园区划归黄鹤楼公园管理处管辖,形成西边黄鹤楼公园、东边首义公园的“一楼两园”格局,辛亥首义文化建筑群及园林造景,让黄鹤楼不只代表着千年古韵,还诉说着百年沧桑。

    走上生态文明建设道路,黄鹤楼公园管理处的职能范围逐步扩大到整个蛇山片区,每一次变化,都彰显着武汉这座城市的绿色发展信念。蛇山复绿成为武汉重塑生态骨架的显山透绿工程代表作:历时5年时间、拆建30余万平方米、种树110万余株,蛇山南坡变成色彩丰富的生态野趣林。蛇山绿道成为武汉东西山系生态人文廊道示范段的重要节点:月湖段、蛇山段绿道及配套景观提升建设完成,龟山段新增观景平台和道路,武汉长江大桥开放慢行通道,龟蛇示范段的慢行路线全线贯通。

    今年,“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布局,黄鹤楼又迎来了加快建设“一桥两山”文旅核心区,实施绿化景观和公共交通“双提升”的大发展。

    正如央视蛇年春晚在黄鹤楼前的“何谓英雄”之问,以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之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典范,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的决心,都在新时代的黄鹤楼“江山入画”了。

    ■ 她是诗意长青

    文脉千秋的黄鹤楼 跃升“生态人文会客厅”

    “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在。”现象级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的这句台词横空出世,瞬间俘获所有人的心。

    有外地游客写游记说,在黄鹤楼上凭栏远眺时,忆起“此地空余黄鹤楼”一句,无端端有泫然欲泣感。

    黄鹤楼,是“刻进中国人基因里的文化符号”。

    黄鹤楼公园管理处主任王飞说,自重建之初,黄鹤楼就提出了“以文兴园”的理念,“千年古楼底蕴丰富,多年来,我们专注历史挖掘,开始持续的景点建设,从一座楼,发展为国家级5A级景区。黄鹤楼公园的每个景点,都有其文化内涵”。白云阁源自崔颢名篇,南楼可追溯至古时蛇山的“四大楼台”之一,连鹅池都有王羲之的笔墨传说加持……

    在所有名楼里,历史上登临黄鹤楼的诗人最多,写黄鹤楼的诗词最多。据不完全统计,有900多位诗人为黄鹤楼写下了近1500首诗词,“中华第一诗楼”实至名归。楚文化专家、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刘玉堂曾评价,黄鹤楼在文学和地理位置上,都称得上是“长江文化第一楼”,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情感。

    今日黄鹤楼已发展成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尤以文化传承为重。南楼画社、诗词大赛……每年园内定期举办的各类活动,都让传统文化鲜活地焕发新生。2019年,黄鹤楼“诗词传承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

    此外,典籍整理、文物保护、非遗传承、文创开发、实景演艺、志愿讲解……黄鹤楼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的举措,既有厚重深沉的一面,如“黄鹤楼传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胜像宝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有时髦新潮的一面,如“仙气飘飘”雪糕成为打卡神器,与30余家品牌商家结成“文化合伙人”,联合打造800余款原创文创产品。

    王飞觉得,还可以做更多文章,“我们正在做一些探索,游客一旦进入公园,‘文化’就无处不在。黄鹤楼是外地游客到访武汉的风向标,我们要创造性地做好转换,通过深化文化品牌、优化服务体验、创新营销模式等手段,让文化产业的勃兴赋能传统旅游景区迭代升级,使其更有文化性、艺术性、融合性、趣味性,不断创新‘文化+’,助力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

    眼下,武汉提出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新华每日电讯》在题为《纵览湖北文旅“世界名片”:这里跃动着旅游产业国际化转型的脉搏》一文中评价,作为长江文化“顶流”之一,黄鹤楼正成为全国期待的“新质旅游”高地。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武汉正在组织编制《大黄鹤楼景区品质提升规划》,将推动大黄鹤楼景区实现从“地理地标”向“生态人文会客厅”跃升,彰显山水气韵、江城底蕴、荆楚神韵,助力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和文化影响力。

    ■ 她是精神不灭

    凤凰涅槃的黄鹤楼 诉说武汉英雄城

    黄鹤楼之名,源于“橘皮画鹤”的民间传说。程依蓓大学毕业后进入黄鹤楼演艺中心,成为一名舞蹈演员,12年来,她在园内扮演了很多次“仙鹤”。而现在,“黄鹤”有了“凤凰”为伴。今年除夕,武汉作为央视蛇年春晚分会场,将最重要的舞台——黄鹤楼,留给了“凤凰”,一曲舞罢,“凤凰”一飞冲天,惊艳了全国观众,也感动了全球华人。

    作为城市地标,40年来,黄鹤楼不断登上国家级乃至国际舞台,成为武汉形象的“金字招牌”。它的每一次亮相,不仅让人们看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武汉这座城市的蓬勃活力,还让人们意识到,不断重建的黄鹤楼,和它所在的英雄城市武汉,正如涅槃重生的浴火凤凰,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品格。

    黄鹤楼公园管理处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詹才来梳理黄鹤楼的千年历史,发现它屡经战火与灾害的洗礼,始终是人们心之所向,每一次重建,都是国泰民安下众望所归的事情,因而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它和武昌古城同岁,和城市一起成长,是时代的见证。它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早已超越建筑本身”。

    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呢?历史过往里,有诗文精魂、首义精神、抗战精神……时代新篇里,有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它们共同组成了新时代英雄城市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让黄鹤楼成为了讲好武汉故事、荆楚故事、中国故事的最佳符号。

    杨俏在黄鹤楼从事讲解员工作12年了,她把这些故事和精神,讲给无数南来北往的国内游客听,也讲给五洲四海的国外友人听,“黄鹤楼是豪迈的,也是温柔的”。

    这些故事和精神,也成为文明对话、知音寻觅的媒介。40年来,黄鹤楼接待过百余位国际政要,也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这样的中国主场外交活动中担任重要会场。

    ■ 她是人民乐园

    惠民友好的黄鹤楼 温暖服务千万人

    1985年,原本在市民政局下属工会图书室工作的杨福生,铆足了劲调动工作,“我那时是个文学青年,很向往这里,‘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哪个中国人不会?”

    刚到黄鹤楼时,他负责回信回访,群众信件如雪片般飞来,“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寄来热情洋溢的信,献诗献赋的,建言献策的,我回信都回不赢”。

    40年来,黄鹤楼热度持续不减,如今的年均游客量攀升至500万人次左右。

    人们喜爱黄鹤楼,黄鹤楼也始终秉持“惠民友好”理念。40年来,黄鹤楼坚持一系列公益举措:对老年人、残疾人、军人、未成年人等群体实行门票优惠;定期举办免费的文化讲座、公园大课堂、绿色驿站等活动……2020年,黄鹤楼曾响应“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免费开放5个月、接待游客216万人次……

    那些温暖过武汉的人,也被黄鹤楼温柔以待。

    据统计,黄鹤楼每年接待的游客中,享受各类优惠政策的超过两成。这些数字,让黄鹤楼真正成为了“人民公园人民建、建好公园为人民”的样板。

    40年间,黄鹤楼也不断提升着服务能级,黄鹤楼人被评为“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等,黄鹤楼被授予“国家5A景区”“国家重点公园”“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等。主楼服务班是其中代表,也是网红小队,许多游客视频里都留下他们的身影。每日临近黄昏,日场即将结束,服务班的班长欧阳文君和同事们会齐齐走到门外,以鞠躬致意为游客送上“夕辞黄鹤楼”的特别仪式。有游客上前和工作人员一一击掌,还有人欢笑着问,“李白就是这样送别孟浩然的吗?”

    黄鹤楼富有创意又无微不至的服务,展示着武汉这座城市的温度,也洋溢着这座城市的浪漫。

    出品:黄鹤楼公园管理处

    撰文:黄亚婷 舒筱 思默 江萌 李璇 

    供图:黄鹤楼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