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原汉口黄陂会馆)历史陈列入口。
长江日报讯(记者郝天娇 通讯员兰子君)6月30日开展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原汉口黄陂会馆)历史陈列,以场景复原、资料展陈、多媒体呈现等方式,回望了98年前那次“武昌开幕、汉口举办”的党代会对中国革命的艰难探索。
中共五大会址(原汉口黄陂会馆)历史陈列位于武汉市第七十五中学校园内。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国立武昌第一小学(武昌都府堤街20号)隆重开幕;4月29日至5月9日,会议转移至位于济生三马路的汉口黄陂会馆(现武汉市第七十五中学)继续举行。
6月30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还原后的会场,只见主席台上方挂着醒目的红布横幅,四周挂满标语,地面铺设仿古青砖,整齐地摆放着长靠椅、大长凳,98年前的那段革命记忆被瞬间“唤醒”。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这一紧急关头,中共五大在武汉举行。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研一处副处长陈磊介绍,1927年的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幼年,中共五大是我党从挫折中学习、在血火中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会议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和作出的重要决议,特别是纪律建设与组织建设的探索,为随后八七会议的召开积累了宝贵经验。
陈磊说,会场转移的原因,一是学生要上课,大会不可能在国立武昌第一小学长期举行;二是出于安全的综合考虑。
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共五大史》记载:“武昌开大会也带了一种烟幕作用。”
汉口黄陂会馆于1933年改建为黄陂小学,后变身为武汉市第七十五中学,会址原貌不复存在。
今年,江汉区积极筹备打造了中共五大会址(原汉口黄陂会馆)历史陈列,依据珍贵历史照片、权威党史文献,通过“历史陈列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武汉革命博物馆原馆长赵晓琳表示,打造中共五大会址(原汉口黄陂会馆)历史陈列的核心价值在于“还原历史的完整性”。它把在武昌举行的中共五大开幕式与汉口主会场这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重新联结,完整地呈现了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的全过程,填补了党史叙事和公众认知中的空白。“这不仅是地理空间的复原,更是对党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于逆境中艰难探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历史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