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阅读互赠的诗歌
长江日报讯(记者覃柳玮 通讯员孙梦嘉 徐珍)“离别的行囊里,竟藏着一首写给我们的诗。”6月10日,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25)班学生谢益彰收到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宿管阿姨樊友芳回赠给他的一首诗。
6月4日,樊友芳收到谢益彰送来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谢益彰对宿管阿姨们的感谢之情。谢益彰的诗有40行、370字,他写道:“您嘴角的痣、眼尾的笑,您偷偷做的每一次卫生,您认真办的每一张黑板报……我爱这所有。”因为住的宿舍号是529,谢益彰给这首诗起的标题是《吾爱久》。
看到诗后,樊友芳很惊喜。“益彰是一个很暖心的孩子,他每天回来都会特地和我们讲几句话或者打招呼。没想到我们的付出他都记在心里。”
樊友芳对住校生有着不同的感情,她的女儿就是从这里毕业的。“我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个住校生。阿姨们总是以尊重、平等的态度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变化。他们有什么烦心事,我们会耐心地开导。我们也是学生家长。”
谢益彰很久之前就有了给宿管阿姨写诗的想法。虽然是物理方向的学生,但谢益彰行文十分细腻。上高一刚住校时,从没离开过父母的这名15岁男孩开始学习独自生活,好在宿舍楼配备了4名宿管阿姨。谢益彰说:“我第一次看见阿姨时,觉得她们都很和蔼,像妈妈一样。”
学生不善于做卫生,宿管阿姨总要催促,但等他们走了,宿管阿姨会悄悄地帮忙收拾;大考结束当晚要上自习课,但如果有学生觉得累了,宿管阿姨则会让他们提前回宿舍休息。谢益彰说:“不管什么时候,阿姨们都在宿舍楼。就像只要你累了,就可以回家。”
在宿管阿姨们的帮助下,谢益彰学会洗衣、打扫卫生、与人相处。他还成为大寝室长,协助阿姨们管理宿舍。谢益彰对长江日报记者说:“学会生活有时候比学习更重要。住校是一门难上的‘大课’,阿姨们教我如何生活得更好,她们是这门‘大课’的主讲老师。”
樊友芳在诗中祝福孩子们:“谢谢你们用诗意,为这三年的守望画上最动人的句点。你们的成长,是我们最珍贵的勋章。前路璀璨,愿你们带着这份温暖,勇敢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