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工业软件企业集聚武汉

长江日报 2025年06月13日

    益模科技为行业用户打造的模具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正在运行中。

    (上接第一版) 

    ■ 每年超20万名计算机及软件工程人才储备

    船舶汽车光电子等产业提供多元应用场景

    “应用工业软件能设计出精巧的火箭结构,让其有足够‘臂力’托举卫星上天。”6月12日,在位于华中科技大学校内的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智中心),“80后”教授李好正在指导“00后”学生,学生们的成果已为某型号航空发动机空心叶片等航空航天领域关键结构件做设计。

    李好介绍,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就有机会与国内工业软件企业合作,守在航空、航天重点领域国家重大装备制造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师生所在的国智中心大楼,近40年前,同样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

    1984年,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周济学成归国。他花了5700美元积蓄,带回3台单板机、1台苹果电脑和30多公斤重的学术资料,自此开启该校CAD中心的创业之路。周济提出,科研要贴合企业需求。

    彼时,中国大多数的结构设计还停留在手绘图纸阶段,而美国波音已用CAD研发飞机。

    中国奋起直追。喻家山山脚机械学院这栋楼,是我国最早的CAD技术研究基地之一,此后成为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一部分,为武汉孵育了天喻软件、开目软件等企业。

    “软件是基本工具,优秀的企业需要学会通过软能力增强硬能力。”牢记老师李培根院士的叮嘱,华中科技大学校友黄刚创立艾普工华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与母校团队合作,从发展之初就注重产学研一体化与人才引育。

    “一栋楼里,40年薪火相传,喻家山与大武汉同频共振。”武汉市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温晖说,“以‘用’为导向,是学校对科研成果落地生根的期盼,也是城市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追求,想到一块儿去了。”

    国智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高亮同样强调:“工业软件的生命力在于扎根工业现场。唯有与工业企业开展深度协同创新,才能释放技术真正的价值。”

    而武汉工业土壤肥沃。开目软件总经理宁静波说:“湖北是制造业大省,武汉产业基础雄厚,有船舶、有汽车、有光电子。我们得以深刻地洞察制造业企业,完善我们的产品。”

    温晖细数:武汉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生、校友创立的地理空间信息软件企业,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校友创办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工业软件相关企业不断涌现。

    依托在汉高校每年超20万名计算机及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养分”,武汉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共建实训基地等产教深度融合,形成工业软件等产业特色优势。

    《武汉市促进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要聚合华科大、武大、武软工院等高校,工业软件企业及工业软件下游使用方等,建设工业软件人才产教融合平台。

    如今,已有来自武汉高校的团队开始思考将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与AI大模型应用于工业场景。喻家山上的薪火,正以燎原之势点燃更具想象力的未来。